读高阳的作品《胡雪岩》,我始终辨别不清主人公胡雪岩在起步初期的成就到底是运气成分占的比重大,还是能力成分占的比重大。试着思考了几次,但始终没有结果,目前感觉已没有比较的必要,不管如何,主人公从一名杭州钱庄的普通伙计,一跃而成为同治光绪年间全国最大的钱庄“阜康钱庄”的主人,必非常人。我想要表达对他的佩服之情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自己的想法敢于坚决的付诸行动的能力,也许可以表示为果断,但又感觉只用“果断”还很难全面表达。应该还有什么。
谈不上新交或者故知,看到王有龄有潜力有条件,毅然冒险资助其进京求官。说冒险确实不虚,至少王有龄除了有潜力,还有运气,任谁也不会想到在进京的途中会遇到自己父亲曾厚恩过的故知,只是已由伴读变为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奇遇,可以想象,胡雪岩冒着“下岗”而进行的“风险投资”很可能成为一笔“烂帐”,最多王有龄赔上一生的哀叹和愧疚。与其说是胡雪岩的运气,我看倒是王有龄的运气成就了胡雪岩,胡雪岩的成功不在于个人运气,而在于习惯。对,就是习惯,一种优秀的习惯,一种一旦看准立即付诸行动的习惯(决不会对结果患得患失),即使没有王有龄的运气,他也会有所成就,只是早晚而已。
这个世上好的想法很多(哪怕产生于瞬间),但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却并没有那么多,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象胡雪岩那样优秀的习惯。
记得不知什么时候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说一个贫穷的人到教堂祈祷,说道:“万能的上帝呀,就请关注一下我,让我买彩票中奖一次吧,好让我改变目前贫穷的状况。”连续几个月,这个人几乎每周都到教堂去祈祷,而祈祷内容一直未变,终于有一天,当他再次祈祷完后,刚要离开,听到一个浑厚的声音说道:“可怜的孩子,我早就在关注你了,可是你却一次都没有去买过彩票,让我怎么帮你呢!”
还记得一个故事,大约是读小学时看的一本演义类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之类,或者《玉娇龙》吧,当然绝对不会是金庸的作品,这可以肯定。)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早已忘记,大意是一个资质并不好的年轻人(至少他的师傅是这样认为的),找到一个大侠想要学习武艺,也许是他的诚心打动了师傅,虽然这位大侠感觉他并非学武的“料”,还是收了他,但收了他却并没有象其他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从此带着他闯荡江湖,而只是教他演练了一套拳法,告诉他要刻苦练习,然后就将离开了他。过了几年,也许是在江湖争斗中吧,这位大侠忽然看到一名优秀的“武士”,所用的招数虽然都很平常,但每一招都霸气十足、威力无穷,再一看,原来就是那位自己即将要忘掉的徒弟。徒弟告诉师傅,自从他走后,他就按照师傅的教诲,刻苦练习,唯一改变的是练习的次数,师傅说每天练十遍,他就练习一百遍,师傅说没有沙袋不要紧,可以打树,于是他见树就打,如今他已经可以一拳打断一棵比碗口还要粗的树了。师傅看了看徒弟握紧的拳头,虽然已经看不清五指的棱骨,可却象一柄方锤一般浑然一体。
高深的理论也许很难辨别其真伪,我们很难说自己能够认准。
今天在进修开会,听
如谈教学。
于漪说过: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在此基础上,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会成为和她一样的名师。
读书拓宽视野。
还有很多……
|